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地市 -> 市县亮点
3.76万次服务背后的“361”工作法
2024-05-22 07:41:37   
2024-05-22 07:41:37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“邻居老爷爷饥一顿饱一顿,谁能管管?”这是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三队村民毛某的着急事。

  “聋哑夫妻隔三岔五闹矛盾,不会手语的我们和他们沟通起来有障碍。”这是西吉县硝河乡社区工作人员管世琴遇到的难题。

  5月21日,记者了解到,西吉县公安局创新推出社区警务“361”工作法,把辖区群众的认可度作为社区民警工作考核的唯一指标,夯实西吉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根基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
  毛某的邻居马某是社会闲散人员,靠父亲3000多元的养老金生活,且常不在家。毛某随口说的邻居家的事,社区民警何存燕当成了大事,当即反映给副所长李琳,两人一起来到马某家。

  看到大门紧锁,民警随即拨通了马某的电话,却被告知“我的家事,用不着你们管”。在马某门上等了半个多小时,终于等来了马某,谁知兜里揣着钥匙的他还是不开门。

  和风细雨地交谈,马某打开了家门。坐到马某家的炕头上和马某的父亲唠起了嗑,两位民警才把心放下。

  “老人是家里的一个宝,咱们做子女的要好好照顾。”何存燕和马某互加微信,每隔两天就和马某在微信里聊聊家常、聊聊孝顺父母,隔几天,何存燕还要到家里看看马某的父亲。时间一长,马某每天按时给父亲做饭,还管何存燕叫起了姐。

 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道难题。2022年,西吉县针对县域实际情况,推出社区警务“三定六落实一考核”的“361”工作法。

  吉强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永强说,之前,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不知如何入手。“361”工作法要求民警下社区时问村干部、问村民、问当事人,查校园周边、重点场所、监控设备、风险隐患,进入居民家中要采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、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、法治宣传教育、核查问题线索、解决群众困难需求,同时,对报警人等人员做到六必访,一下子给干警指明了工作方法和路径。

  硝河乡有对聋哑夫妻,由于交流不畅,经常产生矛盾,且双方父母也参与其中,“战火”愈演愈烈。民警马春香了解具体情况后,主动学习手语,做起了调解工作。5月7日,夫妻和好,女方高兴地把丈夫发给她的红包和购买的新鞋截图发给马春香,并打字报喜“我们和好了”。马春香说,虽然每天处理的都是家长里短、邻里纠纷,但是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,自己越干越开心,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。

  该工作法推行以来,西吉县公安局组织全体警务人员深入辖区村组及田间地头,开展多角度、深层次的排查走访工作,及时掌握邻里、地界、权属等矛盾纠纷苗头隐患,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300余起,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
  “同志,我给孩子上个户口。”村民王某一报姓名,平峰派出所民警已对其家庭情况了然于胸。“361”工作法推行以来,社区民警已记不清到王某家的次数了。

  可看到出生证明的那一刻,民警心生疑惑,“走访时不是说这孩子是亲戚家的吗?”再仔细一看出生证明,纸张质地、颜色有些不对劲。

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孩子的出生地址,民警驱车前往辨真伪。经核查,该出生证是假证,王某还存在重户行为。不仅如此,在案件调查过程中,所长席学武发现王某驾驶外地牌照汽车,系统内一查,发现王某属于无证驾驶。席学武说,一纸出生证牵出3个案件,这是“361”工作法扎实开展工作打下的基础。目前,王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,已接受法律的制裁。

  “过去,民警不知该如何敲开村民的家门,现在,民警下辖区跟浪自己家一样。”王永强说,工作方法得当了,心底也喜欢和居民打交道。据了解,西吉县公安局扎实推动社区警务“361”工作法落地落实过程中,坚持变“被动服务”为“主动服务”,共为群众提供办证、咨询、帮助等服务3.76万次。(记者 乔素华 见习记者 郭小立)

【编辑】:王小梅
【责任编辑】:杨洲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